小狗得了细小有什么症状

来源:时髦站 9.56K

会精神不振,频繁呕吐,拉稀拉血等等。

小狗得了细小有什么症状1

狗狗得了细小有哪些症状?

1、精神不振

狗狗感染细小后,精神状态会变得和平时不太一样,容易嗜睡、精神不振不活泼。面对主人的呼叫,反应也会变得比较迟缓。

2、频繁呕吐

呕吐是很多疾病的征兆,但是发现狗狗频繁性的呕吐,很可能是因为细小病毒引起的,严重的情况下狗狗一天可能会呕吐好几次。呕吐物也会发生变化,一开始会呕吐出未消化的'食物,当胃吐空后就会开始吐白色或者灰黄色的分泌物。

3、拉稀拉血

狗狗感染细小后,还有可能会出现拉稀的情况,这点一般是和呕吐一起出现,初期只是轻微的拉稀,到了中后期情况就会变得严重起来,粪便有恶臭味。

4、食欲不振

感染细小的初期,狗狗在细小病毒的影响下,会变得不爱吃东西,伴随着呕吐、腹泻等症状的出现,狗狗变得没有食欲、不吃不喝。

小狗得了细小有什么症状
  

1、狗狗为什么会感染细小?

会有很多铲屎官疑惑,狗狗为什么会感染细小病?网上有各种说法但是过于零散和碎片化,就更需要准确的了解这方面的知识。

狗狗感染细小病的原因不是单一原因引起的,而是存在多种情况,除了接触患病的动物和没有接种疫苗外,还和生活环境、饲养方式和及时驱虫有关。

1)免疫力不足

划重点,一定要及时带狗狗去打疫苗!狗狗在未接种疫苗的情况下,一旦接触携带有病毒的狗狗或者其它动物的排泄物、呕吐物,身体就会无法抵抗细小病毒的侵袭,从而被感染。

2)应激引发细小

幼犬对于陌生环境的适应能力较差,当所处环境发生变化,而且又受到刺激时,就有可能出现应激,在这种状态下很容易感染病毒。

3)寄生虫引发细小

你家狗狗驱虫了吗?未驱虫的狗狗容易感染寄生虫,这会导致其身体的抵抗力下降,容易染上各种病毒包括细小。

小狗得了细小有什么症状2

1. 看幼犬的粪便

看幼犬粪便的状态是最直观的看小狗的身体健康情况。正常健康的幼犬拉出的便便是软硬适中,成条状,颜色一般是和狗粮的颜色差不多的。

如果得了细小的狗狗的话,它的便便不会成型,一般是水状或者稠状,其中可能还会带一些血或者像番茄色的黏液。但是不是所有的拉稀都是细小症状,要根据主人的喂食情况,

喂太多了也是会拉稀的,所以平时喂食量也要多注意,如果是简单的感冒也会拉肚子哦,拉稀只是细小的症状之一,但不是所有拉稀都是细小,所以一定要正常对待。如果粪便带血的话就一定要注意了,要带去医院检查。

2. 看小狗的呕吐情况

幼犬的呕吐情况分为病理性和生理性的,如果是生理性的不用太担心哦,吃多了或者吞食异物等呕吐这些都是生理性的,病理性的`话就是肠胃上的一些问题了。

细小病毒会感染肠胃,使肠胃发炎或者引起胃炎或者胃溃疡,这种情况,就算狗狗吃的狗粮不多甚至于没吃狗粮都会引发呕吐,呕吐出来的东西就是白沫或者是水状,,所以当幼犬接回家,不爱吃饭,又拉稀又呕吐的就要注意了。

小狗得了细小有什么症状 第2张
  

3. 看精神状态

有些铲屎官是在犬舍买狗,在犬舍的时候狗狗的精神状态看着还不错,但是一旦接到家里面之后,狗狗就会变得没精神。这里要分为两种情况,一种是狗狗是健康的,

但是由于离开了熟悉的环境,感到害怕和焦虑,所以导致狗狗精神状态不好,如果狗狗在吃喝拉这些方面都是正常的话,就不要过于担心,

观察几天,等狗狗熟悉了你的味道就好了。还有一种情况的话可能就不乐观了,当狗狗生病了,它的精神状态也会变得不好,不愿意吃食,嗜睡,甚至一整天都在角落里,并且伴随着呕吐拉水的情况的话,这种情况一定要马山带到宠物医院就诊哦。

土豆君给大家总结一下:若是新买的幼犬的话,一定要多注意它,注意粪便状况,水状拉稀,像番茄色的稠状并且伴随着呕吐,精神状态极其不好的话,请马上带爱犬去医院,或者可以直接在家用细小检查棒先检验一下,如果确认的话请立即前往就医。

小狗得了细小有什么症状3

消化系统问题:最常见的症状之一是剧烈的呕吐和腹泻。腹泻通常是黄色或绿色的,可能伴有血液或黏液。狗细小病毒会破坏肠道细胞,导致食欲不振和脱水。

强烈的'腹部疼痛:病毒感染引起的肠道炎症可以导致狗狗出现剧烈的腹部疼痛。疼痛可能导致狗狗不安、哀鸣或躲藏起来。

严重的虚弱和乏力:狗细小病毒感染会削弱狗狗的免疫系统,导致严重的虚弱和乏力。狗狗可能表现出昏昏欲睡、无精打采、缺乏活力。

小狗得了细小有什么症状 第3张
  

高热:病毒感染引起的发炎反应可以导致狗狗体温升高。狗细小常伴随着高热,体温可达40℃以上。

心血管问题:在一些情况下,狗细小病毒感染还可能影响狗狗的心脏。狗狗可能出现心率加快、心律不齐或血压下降等症状。

如果怀疑狗狗患有细小病毒感染,应立即就医。狗细小是一种严重的疾病,如果不及时处理,可能导致严重的并发症甚至死亡。兽医将根据症状、体检和实验室检测来确诊,并采取适当的治疗措施,包括液体补充、抗生素治疗和对症治疗等。预防措施包括疫苗接种和保持良好的卫生习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