唯有牡丹真国色诗人

来源:时髦站 1.23W

唯有牡丹真国色诗人,牡丹自古以来有“花王”的美誉,它雍容华贵,大方艳美,《赏牡丹》全诗用拟人对比和抑彼扬此的艺术手法,以下详细阅读唯有牡丹真国色诗人。

唯有牡丹真国色诗人1

《赏牡丹》原文

赏牡丹

庭前芍药妖无格,池上芙蕖净少情。

唯有牡丹真国色,花开时节动京城。

《赏牡丹》译文

庭院中的芍药花艳丽虽艳丽,但格调不高;池面上的荷花明净倒是明净,却缺少热情。

只有牡丹花才是真正的国色,是最美的花,当它开花的时候,其盛况轰动了整个京城。

《赏牡丹》注释

1、牡丹:著名的观赏植物。古无牡丹之名,统称芍药,后以木芍药称牡丹。一般谓牡丹之称在唐以后,但在唐前,已见于记载。

2、庭前芍药:喻指宦官、权贵。芍药,多年生草本植物,属毛茛科,初夏开花,形状与牡丹相似。妖无格:妖娆美丽,但缺乏标格,格调不高。妖,艳丽、妩媚。格,品质、格调。郑虔《胡本草》:“芍药,一名没骨花。”牡丹别名“木芍药”,芍药为草本,又称“没骨牡丹”,故作者称其“无格”。

唯有牡丹真国色诗人
  

3、芙蕖(qú):荷花的别名。《尔雅·释草》:“荷,芙渠。其茎茄,其叶蕸,其本蔤,其华菡萏,其实莲,其根藕,其中菂,菂中薏。”郭璞注:“(芙渠)别名芙蓉,江东呼荷。”净:洁净。情:情趣。

4、国色:倾国倾城之美色。原意为一国中姿容最美的女子,此指牡丹富贵美艳、仪态万千。李濬《松窗杂录》:“上颇好诗,因问脩己曰:‘今京邑传唱牡丹花诗,谁为首出?’脩己对曰:‘臣尝闻公卿间多吟赏中书舍人李正封诗曰:“天香夜染衣,国色朝酣酒。”’上闻之,嗟赏移时。”吴钢、张天池《刘禹锡诗文选注》认为此为作者用来喻指革新人士。

5、“花开”句:说明唐代观赏牡丹风气极盛。李肇《唐国史补》卷中:“京城贵游尚牡丹,三十余年矣。每春暮,车马若狂,以不耽玩为耻。执金吾铺官围外,寺观种以求利,一本有直数万者。元和末,韩令始至长安,居第有之,遽命劚去,曰:‘吾岂效儿女子耶!’”动,震动,轰动。

京城,一般认为是指长安,如陶敏等校注的`《刘禹锡全集编年校注》、瞿蜕园笺证的《刘禹锡集笺证》、吴钢等选注的《刘禹锡诗文选注》等;但刘锬编的《咏花古诗欣赏》、鲍思陶等编的《中国名胜诗联精鉴》以及谢明等编的《历代咏物诗选读》认为此诗中的京城是指洛阳。

唯有牡丹真国色诗人2

庭前芍药妖无格,池上芙渠净少情。

唯有牡丹真国色,花开时节动京城。

——唐·刘禹锡《赏牡丹》

诗人毫不掩饰对牡丹的喜爱,在他眼里,庭院里的芍药过于妖娆,少了些端庄的气质,而水面上的芙蓉花虽美,却太清冷,让人难以靠近。只有牡丹是真正的国色天香,没有瑕疵和不足。当它绽放的时候,惊艳了整个京城!

唐人写牡丹花的篇章极多,数不胜数,蔚然成风。牡丹花在唐代的地位是独占鳌头的。

何人不爱牡丹花,占断城中好物华。

疑是洛川神女作,千娇万态破朝霞。

唯有牡丹真国色诗人 第2张
  

——唐·徐凝《牡丹》

有谁会不爱牡丹花呢?满城皆是繁花,占尽春光,再也没有比它更美的了。诗人醉心观赏,流连不去,他疑心这是洛川的仙子所造出来的,美不胜收啊。牡丹千姿百态,色彩鲜妍,就像是破晓时分,变幻万千,瑰丽多姿的朝霞,实在是太炫目了。

对于喜爱牡丹的人来说,时节未到,便已牵挂于心,翘首以待了。

冰姿琼骨净无瑕,竹外溪边处士家。

若使牡丹开得早,有谁风雪看梅花。

——宋·赵希路《次萧冰崖梅花韵》

竹外溪边,清丽无瑕的梅花悄然绽放。诗人一边欣赏,一边却有些遗憾,梅花美是美的,可是他更喜欢牡丹。如果牡丹这个时候开放,又有谁会在风雪之中,赏看梅花,聊以慰藉呢?各花入各眼,寒冬里,他盼望着春天,等待着粲然绽放的.牡丹。

牡丹盛于唐朝,而洛阳的牡丹,尤为珍贵,洛阳牡丹直到今天,也仍然名声斐然。

牡丹奇擅洛都春,百卉千花浪纠纷。

国色鲜明舒嫩脸,仙冠重叠剪红云。

——宋·范纯仁《牡丹》

洛阳的春天,牡丹花最值得一看,数不尽的鲜花就像彩色的波浪,风趣横生。牡丹花色彩艳丽,花瓣娇嫩如少女脸颊,层层叠叠的花儿就像裁剪着无数的红色云霞,散发着旖旎风情,风光无限。洛阳牡丹受尽推崇,果然不是浪得虚名啊。

生在洛阳,无疑是件幸事,一出门便能赏看牡丹,而各地慕名而来的人,也是源于心中的热爱。

洛阳人惯见奇葩,桃李花开未当花。

须是牡丹花盛发,满城方始乐无涯。

唯有牡丹真国色诗人 第3张
  

——宋·邵雍《洛阳春吟》

洛阳人看惯了美丽的花儿,桃李开花也不觉惊艳。只有牡丹花期到了,人们才开始四处游赏,尽情狂欢,沉醉在春日美好中,不知归途。与牡丹亲近,是洛阳人春天不可或缺的内容,别的花都可不看,但是牡丹一定不能错过。

牡丹以深色最贵,浅色次之,然而素雅的白牡丹也别有一番风味,颇可欣赏。

闺中莫妒新妆妇,陌上面惭傅粉郎。

唯有牡丹真国色诗人3

这句诗出自唐代诗人刘禹锡的《赏牡丹》,意思是:唯有牡丹才是真正的天之国色,到了开花的季节,引来无数人的欣赏,惊动了整个京城。

全诗为:

庭前芍药妖无格,池上芙蕖净少情。

唯有牡丹真国色,花开时节动京城。

唯有牡丹真国色诗人 第4张
  

译义如下:

庭前的芍药气势磅礴,但气韵不高,池中的荷花清雅洁净却缺乏情韵。唯有牡丹才是真正的花,到了花开的季节,吸引了无数人去欣赏,震撼了整个京城。

我们国家一直把牡丹称为“百花之王”,大约在隋朝,已经成为一种名贵的观赏花。在唐朝,武则天有“牡丹充军”的传说。据说武则天称帝,诏令隆冬雪天开百花庆祝。“唯独牡丹不从”,武则天怒不可遏地将其贬到洛阳,从此,洛阳牡丹便花繁艳丽,有了“洛阳牡丹甲天下”的'美誉。

《赏牡丹》是刘禹锡笔下的一首咏怀诗。这首诗描绘了观赏牡丹惯常的唐代风俗。头二句以芍药“妖魔无格”和芙蓉少情为衬托了牡丹之高标格和富于情韵之美,可谓花中之美,后二句是以“花无格”和“净少情”来衬托牡丹之高标格和富于情韵之美,

全诗用拟人对比和抑彼扬此的艺术手法,肯定了牡丹“真国色”的花界地位,真实地表现了当年牡丹花盛开引起京城轰动效应的情景。此外,唐代诗人白居易也有诗“花开花落二十日,一城之人皆若狂”,便反映了当时人观赏牡丹的盛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