怕動物 家長三招讓BB克服恐懼

來源:時髦站 6.22K

一、孩子怕動物的原因

怕動物 家長三招讓BB克服恐懼

都說小動物是我們人類的朋友,但對於小動物,每個寶寶的態度卻是不盡相同。有的寶寶看到小動物就挪不動腳步,非要和小動物玩上一會兒才能走;而有的寶寶害怕小動物,任憑爸媽怎麼勸說都不肯靠近小動物。

那麼,到底是什麼原因讓有些孩子如此害怕動物呢?

1、孩子成長經歷中有過被動物傷害的經歷

有的孩子非常害怕動物,尤其是比自己還要高還要大的動物,覺得動物會咬人,會把自己吃掉。每個孩子,對動物的恐懼是因人而異的。其實孩子產生恐懼心理的原因,可能自己受過傷害。

有的孩子可能因為成長經歷中有過被動物玩具或真實動物傷害的經歷,所以會特別害怕某一種動物或幾種動物。

例如,有位媽媽告訴我們,她的女兒3歲的時候被小狗咬過手,自此之後,女兒看到貓、狗之類有牙齒的動物,就會變得異常害怕,不敢接近。

2、長輩們對嬰幼兒的恐嚇

父母對孩子成長是影響最大的人,他們教育孩子的方式和習慣,會影響孩子對事物的看法。有的孩子是因為平日受到過大人們的嚇唬,因此變得害怕動物。

如有的爸爸媽媽會對寶寶說:“如果你不聽話,狗狗就會來咬你!”,“不乖乖吃飯就會被隔壁的狗狗叼走”之類的話,久而久之,在寶寶的心目中,狗是一種凶惡的動物,愛咬人,從而對狗產生恐懼情緒。

3、電視、電影、書籍等影響

隨著電視、電影在人們生活中的普及,孩子接觸電視、電影的年齡越來越早。小孩還處於發育階段,對身邊的事物、聲音、畫面都比較敏感,因此,電視、電影、書籍等一些恐怖的畫面,會影響孩子對動物的看法。

蝙蝠都是吸血鬼、狐狸都是反面角色的故事情節影響了幾代人,對於不辨是非的孩子,這些恐怖的情節根深蒂固刻在心裡。

例如,有的家長在家裡播放《動物世界》的電視片,畫面裡的動物在廝打,老虎、獅子等攻擊性較強的動物在吃小動物,這些畫面,會導致孩子覺得動物是會攻擊自己。因此,當小朋友看到動物時,會產生懼心理,從而遠離。

4、父母或身邊親密的人害怕動物

父母是兒童的第一任教師,家庭是人生成長的搖籃。兒童時期是人的許多良好個性品質、行為習慣的養成時期,個人在家庭中接受人生的第一個教育歷程。家庭教育在人的一生成長中至關重要。因此,父母在日常生活中的行為影響著孩子的成長。

小孩子的好奇心重,容易模仿大人們的行為。如果有的媽媽膽子小,見到蟲子或老鼠等動物會嚇得尖叫,寶寶便接收到了“這種動物很危險”的訊號,因而對動物產生恐懼心理。

二、讓你孩子對怕動物say goodbye

6歲前,孩子的智力迅速發育,思維很活躍,想象力豐富,好奇心、觀察力、模仿力、學習能力也非常強。父母以及身邊親朋的表現對它們的價值觀的形成具有重要影響,如何消除孩子心中的“動物威脅感”,家長可以試試以下3招。

1、慎重選擇兒童讀物、影視作品

書籍和影視作品對孩子的影響是雙面的,由於孩子處於發育和模仿期,因為在選擇兒童讀物、影視作品時要慎重。

給孩子買書、影碟之前父母自己要先進行篩選,為了孩子心理陽光、健康,對於有情節恐怖、血腥的,家長請不要帶回家,讓它們遠離你的孩子。

另外,在家裡播放電視的時候也要注意,如果你看到一些暴力、血腥的畫面,請立刻轉檯。如果想孩子接受小動物,儘量選擇可愛的、溫馨的動物類卡通片給他們觀看,讓其明白動物並不可怕。

2、多使用愉悅的語調、讚美性的詞彙來表達你對動物的看法

家長對孩子成長如此重要,那麼,家長應該以身作則,做好榜樣,表達你對動物的喜歡,這樣可以改變孩子恐懼動物的心理。

如果您沒有條件自己養一隻寵物,可以多帶孩子去動物園接觸真實的動物世界,甚至只是在小區裡散步遇到一隻流浪貓或者小狗,家長可以說“這麼可愛的小貓,又乖巧又漂亮,我們也養一隻好嗎?”等語言來引導孩子。

只有家長克服自身的恐懼心理,做出榜樣,多使用愉悅的語調、讚美性的詞彙來表達你對動物的看法,才能潛移默化的影響孩子的情緒。

3、由易至難,不要企圖一蹴而就強迫孩子

俗語說“強扭的瓜不甜”,如果你一味地強迫孩子去接受某樣東西或者某種觀念,反而會造成孩子的逆反心理。所以,如果你的孩子是比較害怕小動物的,你不要企圖一蹴而就強迫孩子接受,可以嘗試由難至易的方法。

你可以嘗試選擇小兔子、小貓、小雞小鴨子、金魚、小烏龜之類溫和的小動物讓小朋友慢慢接觸。然後再延伸類別至昆蟲、爬行級兩棲動物,如果這兩種型別的動物孩子都能接受,那你就可以選擇一些“凶猛”的動物了。

你可以嘗試帶小朋友到動物公園觀看熊、虎之類猛獸,看他們的反應。然後向小朋友解釋動物是人類的朋友,什麼時候我們可以接觸動物。

總是,想要孩子克服害怕動物的恐懼心理,不要一開始就迫使孩子接收蛇、鱷魚、虎等相對危險的動物,而是從小動物入手,給孩子一些成長轉化的時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