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高熾有幾個兒子

來源:時髦站 2.26W

朱高熾有10個兒子。

朱高熾有幾個兒子1

關於明朝的皇位繼承,明太祖朱元璋確立了嫡長子繼承製,也就是說,在繼承皇位方面,嫡子有著天然的優勢。

明仁宗朱高熾一共生了十個兒子,其中三個是嫡子,除了長子朱瞻基以外,朱高熾的第三子朱瞻墉、第五子朱瞻墡也是張皇后所生。其他7個兒子分別是朱瞻埈、朱瞻垠、朱瞻堈、朱瞻墺、朱瞻塏、朱瞻垍、朱瞻埏。

朱瞻墡的人生經歷十分傳奇,兩次奉命監國,兩次與皇位擦肩而過,歷永樂、洪熙、宣德、正統、景泰、天順、成化七朝,於七十二歲時壽終正寢。

朱瞻墡出生於永樂四年(公元1406年),比明宣宗朱瞻基小七歲。

永樂二十二年(公元1424年),朱瞻墡被冊封為襄王,他在永樂年間的存在感不高,遠不能和朱瞻基相比。

一、臨危監國

洪熙元年四月,由於南京接連發生地震,而且朱高熾打算還都南京,因此令去南京居守,拜謁孝陵。

可是,一個月後,朱高熾在欽安殿突然去世。

當時漢王朱高煦蠢蠢欲動,形勢萬分危急,張皇后當機立斷,封鎖朱高熾去世的訊息,派人迎接太子朱瞻基立即回京即位,同時密令朱瞻墡監國,由夏原吉輔佐。這是明朝首次讓藩王監國。

此時朱瞻墡十九歲,尚未就藩,張太后讓他監國,或許是擔心朱瞻基在回京途中被朱高煦殺害而引起朝堂動盪。

宣德元年八月,漢王朱高煦起兵叛亂,朱瞻基接受夏原吉等人的建議,決定御駕親征,令鄭王朱瞻埈與朱瞻墡一起監國。

朱瞻埈是朱高熾的第二子,比朱瞻墡大兩歲。

朱瞻墡此次監國雖然所擁有的權力遠比不上太子監國,但是卻說明朱瞻墡不僅能力突出,而且受到長兄朱瞻基的信賴

關於朱瞻墡的性格,《明史》是這樣記載的,“莊警有令譽。”

也就是說,朱瞻墡莊重機警,而且名聲不錯。

宣德四年(公元1429年),朱瞻墡就藩長沙。

朱高熾有幾個兒子
  

二、與皇位擦肩而過

宣德十年(公元1435年)正月,朱瞻基去世,年僅三十六歲。

此時皇太子朱祁鎮只有八歲,沒有能力處理朝政,一些大臣傾向於擁立朱瞻墡為帝,宮中頓時流言四起,有人甚至說張太后也有此意。

此時張太后的態度十分關鍵,如果她想扶立兒子朱瞻墡登基,朱祁鎮真有可能失去皇位,不過張太后的態度十分明確,她把文武百官召集到乾清宮,宣佈由嫡長孫朱祁鎮繼承皇位。

朱瞻墡第一次與皇位失之交臂。

正統元年(公元1436年),朱瞻墡被改封到襄陽。

正統十四年八月,朱祁鎮因土木之變被瓦剌擄走,朱瞻墡再次受到群臣關注。

在藩王之中,朱瞻墡是明宣宗胞弟,曾有兩次奉命監國的經歷,而且有著“賢德”的名聲。

此時,朱瞻墡的'生母張太后已經去世,朱祁鎮的生母孫太后有意立朱瞻墡為帝,讓人取來襄王金符,派人召朱瞻墡入宮。

不過,朱瞻墡並沒有奉命進京,而是上書朝廷,奏請冊立皇長子朱見深為皇太子,讓郕王朱祁鈺監國,並且招募兵馬,營救朱祁鎮。

朱瞻墡的奏疏送至京師的時候,朱祁鈺已被群臣擁立為帝。

朱瞻墡第二次與皇位擦肩而過。

三、受朱祁鎮禮待

景泰元年(公元1450年)八月,朱祁鈺派人把朱祁鎮接回北京,將其軟禁在南宮。

朱瞻墡上書,奏請朱祁鈺禮待朱祁鎮,“宜旦夕省膳問安,率群臣朔望見,無忘恭順”(《明史》)。

景泰三年,朱祁鈺將皇太子朱見深廢為沂王,改立獨子朱見濟為太子,可是一年後,朱見濟夭折。

七年後,發生奪門之變,朱祁鎮重新成為皇帝,石亨等人誣于謙、王文打算迎立朱瞻墡為帝,朱祁鎮開始疑心朱瞻墡覬覦皇位,不過,在看到朱瞻墡之前的上書後,朱祁鎮的疑慮盡消,而且下詔讓朱瞻墡進京,在便殿設宴款待朱瞻墡。

朱瞻墡對朱祁鎮說,途徑汴梁時,當地百姓告訴他按察使王槩遭到誣陷被逮入詔獄,

朱祁鎮聽後立即下旨詳察,王槩很快被放了出來,而且被提升為大理寺卿。

朱瞻墡離京的時候,朱祁鎮還親自送到午門外面,而朱瞻墡受到禮待後,對朱祁鎮更加恭敬,低調謹慎以圖自保,於成化十四年去世。

朱高熾有幾個兒子2

看過《大明風華》的人,都會對朱棣領銜的“朱家五子”印象深刻。而其中最具笑點的就是朱高熾。這位胖哥,根本就不需說話,只要一出現,就顯得分外扎眼且滑稽。

但同時,收穫最多驚奇的也是這位胖哥。連朱棣都坦言“大明朝,最具實力的就是這位太子爺”。

想想也對,在劇中漢王朱高煦再不是東西,也不敢當著朱棣面喊造反。

可偏偏朱高熾,卻在朱棣跟建文帝見面之前,得知兒子朱瞻基當了人質後,喊出了:若是皇上還任性,我要造你朱棣的反。

也許人們都覺得,歷史劇如此塑造朱高熾,實在有點扯。不過參考歷史上真實的朱高熾卻會發現,這位胖哥很不簡單。

僅在位10個月,卻得以名垂青史了,這實在有點傳奇味道。那麼為何會這樣?在筆者看來,有三大原因,卻一個比一個尷尬。

01解決了朱棣的尷尬

《大明風華》中,朱家五子之所以搞出那麼多笑料來,就在於朱棣得位不正!本來朱元璋把皇位傳給了建文帝,可朱棣卻發起靖難之役奪了皇位。朱棣雖登基一時爽,卻尷尬萬年長。

比如,那些忠於建文帝的靖難遺孤們,如何處理?說人家叛逆?根本講不通,畢竟人家維護的是朱棣老爸朱元璋的立場。

可若不管或放任,更講不通,那不就實錘證明了朱棣是個“么蛾子” 了嗎?

故而朱棣一面瘋狂鎮壓屠戮不聽話的,比如據《國朝掌故》記載:鐵鉉妻楊氏年二十五,送教坊司。勞大妻張氏,年五十六,送教坊司。

所謂的教司坊,通俗說法就是官方青樓!由此可見朱棣多狠吧。對那些支援他的官員,朱棣又是另一幅面孔。

比如三楊之一的.楊榮,因在朱棣闖入皇宮時,提醒朱棣別急著登基,應先祭拜祖陵,由此官運亨通!

同時,這也是朱棣為何五徵漠北,以至於最終死在了榆木川的原因。他必須要證明,比建文帝更適合當大明的總瓢把子。

但同時對建文帝下落,卻又窮追不捨,以至於至今依然是歷史謎團。

這就是朱棣的尷尬,同時也是朱高熾,這位靖難之役的得利者,要面對和解決的尷尬問題。他必須要給“靖難之役”畫上句號。

故而朱棣一死,朱高熾登基後第一道聖旨,就是赦免靖難遺孤,全力修補裂痕和創痛。

這等於承認了,那些忠於建文帝的大臣,也是我大明忠臣。雖顯得尷尬,卻因此贏得了歷史的讚譽。

朱高熾有幾個兒子 第2張
  

02解決了兄弟間的尷尬

朱棣雖把皇位傳給了朱高熾,但同時也給他埋了隨時能把大明炸散架子的雷,這就是漢王朱高煦,也就是《大明風華》中的那位“二叔”。

朱高煦這哥們堪稱歷史狠人之一,僅次於朱棣的軍事統帥。當年若沒有他,朱棣能否取得靖難之役的勝利都難說。

為了激勵朱高煦,朱棣當年也是狂放鴿子:你大哥身體不好,你要努力哦!

結果最終卻發現,兩個兒子之間,展開了一場你死我活般的皇位競爭。面對朱高煦咄咄逼人的步步緊逼,朱高熾狂打太極,既維護了兄弟和睦,又巧妙躲開了朱高煦的進攻。

最終當他稱帝后,雖朱高煦造了他的反,要趕他下臺。可朱高熾卻依然隱忍,不予追究。

自朱元璋開始,朱家人就總體上給人以刻薄蓋恩,殺伐無情的印象,這一對比,朱高熾的懷柔,也就是大度,立刻就顯得極其珍貴,甚至寶貴了!故而,被廣為讚頌。

不過,需要說明的是,雖朱高熾避免了骨肉相殘的局面,得到了極高的讚譽,卻給兒子朱瞻基,留下了天大的麻煩。最終是朱瞻基背上了殺二叔,骨肉相殘的“鍋”。

這結果實在是種大尷尬,倘若朱高熾泉下有知必會後悔。因為與其讓朱瞻基來背鍋,不如他自己背更合適——畢竟朱瞻基是晚輩!

03解決了重武輕文的尷尬

明朝文官集團崛起在何時?正是在朱高熾時期!

一則,朱高熾能鬥敗朱高煦,文官集團起到了關鍵的作用,使得他必須優待。

比如在不改變朱元璋定下的規矩情況下,讓楊士奇、楊榮等兼任六部。使得內閣的權力大大加強。還比如,操辦科舉的南北榜等問題。

二則,由武變文,有利於大明的穩定和發展。打仗就是燒錢,老百姓可沒有那麼遠大的目光,幾乎都只認自己小日子好過與否。

若總這麼打下去,一旦超過了忍受程度,那就崩盤了。故而當自己的生活條件有所改變,必會大為讚揚!

同時,著書說史從來都是文人的分內之事。哪怕再公正的太史公,也不可能做到絕對公平。

原來文人遭壓制,如今翻身了,自然會多加潤色朱高熾。參考雍正得罪文人集團,遭抹黑的案例,這是可以肯定的。

因此,朱高熾僅當了10個月的大明總瓢把子,雖時間短的尷尬。可須知朱高熾當太子時,一直都是監國,這算監國之功吧?

再加上朱瞻基登基後,也基本上傳承了他的政策,仁宣之治的功勞是跑不了的吧——這就是其內在邏輯,你不能否認這些都是事實,但有所誇大,必是在所難免!

朱高熾有幾個兒子3

他是第一個在紫禁城登基的皇帝,在位300天不到,被奉為聖人。

故宮原名為紫禁城,修建始於明朝永樂四年,前後耗費了十餘年,一直到永樂十八年(公元1420年 )才真正建成。

整個的紫禁城設計及其巧妙,可謂是古代宮廷建築之精華,經歷了明清兩朝,至今為止已有600餘年。

最開始提出建立紫禁城的是朱棣,在“靖難之役”後,朱棣便開始了這項工程的建設。

在整個的建立過程中,雲集了天下之能工巧匠,他也耗費了相當多的人力和財力,前後歷時4載,才將這項浩大的工程完成。

不過,朱棣雖說耗費了相當多的心思在紫禁城修建的這件事情上,最後第一個在紫禁城登基的人卻不是他。

朱棣稱帝是在南京,而他的兒子朱高熾才是那個第一個在紫禁城登上帝位的人,甚至可以說,朱高熾是真正意義上的紫禁城第一位主人。

朱高熾是朱棣的長子,出生於1378年 8月16日。他是個性情極為敦厚之人,平日裡最喜歡的事情就是讀書,且品性純良,不怎麼喜歡動,以至於有些肥胖。

朱高熾有幾個兒子 第3張
  

公元1424年,明成祖朱棣病逝,朱高熾於同一年的 八月在紫禁城登基。

不得不說,朱高熾坐上這個皇位實屬是不容易,雖說在這之前 貴為太子,但是他的內心也是極為煎熬的。

當時,明成祖朱棣對於自己兒子們的猜忌依舊是有的,加上朱高熾的弟弟朱高煦也對這個位置虎視眈眈,最後朱高熾能夠順利登上這個位置實屬是不易。

朱高熾在皇位上並沒有坐很久,不過一年便離世了,但是,他在位的短暫時間內,卻做了很多的利於天下百姓的`事情,為此後世之人也一直將他奉為聖人。

朱高熾為政之時相當之開明,以儒家思想治國,一直都是仁愛的,且奉行簡樸。

在政治上,先是將原本的內閣進行改組,且糾正明王朝當時在司法上的弊病,使得很多人免於枉死。

隨後又將原本的“冗官”問題進行了解決,且釋放了建文帝時在“靖難”中被髮放的族屬;在經濟上,朱高熾一直以黎明百姓的利益為重,輕徭薄賦。

在文化上,朱高熾推崇儒學,且鼓勵褒獎忠孝,還鼓勵大臣進諫。

同時還改革科舉錄取比例“南六十,北四十”(因為南方人在科舉進士中人數較多,但是造成南北不均,為此進行了調整)。

在生活上,朱高熾也一直很節儉,且後宮嬪妃也不多。

從朱高熾的為君之道上不難發現,他一直是施行仁愛的,這和他本人溫和仁慈的性情有關,也和他一直信奉的儒家思想有關 。

雖說在位時間不過 300天,但是,在這有限的時間裡,朱高熾卻做了很多利於朝堂和百姓的好事情。

且天下人 都 記著他的好,在他離世之後,諡號為 “明仁宗 ”,一個“仁”字,便可概述。正如《明史》所言,“在位一載,用人行政,善不勝書。

使天假之年,涵濡休養,德化之盛,豈不與文、景比隆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