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夕節的由來以及其風俗

來源:時髦站 1.91W

七夕節的由來以及其風俗,七夕乞巧,這個節日起源於漢代,七夕節發源於中國,在部分受中華文化影響的亞洲國家也有慶祝七夕的傳統,以下分享七夕節的由來以及其風俗。

七夕節的由來以及其風俗1

七夕節的由來

1、當然天文現象欽佩

古代中國的星象學文化藝術博大精深、源遠流長,古代人從很早以前逐漸就探尋宇宙的奧祕,並從而詮釋了了一套詳細深入的觀星文化藝術,“牛郎和織女”便是典型性事例。

七夕的牛郎和織女傳說故事最開始來自大家對當然天文現象的欽佩,早在遠古時期,追求完美紀律的古大家不但將天上整體規劃得井然有序,還將二十八宿與路面地區一一干了相匹配,這一對應關係就天文學而言,稱之為“分星”,就路面而言,稱之為“分野”。

2、時間資料欽佩

“七夕”月逢七、日逢七。古時候,古代人把日、月與水、火、木、金、土五大行星合在一起叫“七曜”。《尚書考靈曜》:“(乾坤開拓),七曜俱在牽牛初次”。

《易緯通卦驗補遺》:“天皇氏之先,與乾曜合德”。按:此話天皇氏先祖與日、月、五星(七曜)合德,即其真實身份極其高尚。《易傳》:“日、月、五星,源於牽牛。”《漢書·天文志》:“牽牛,日、月、五星所從起,歷數之元,三正之始。”

七夕節的民間風俗

浙江省風俗習慣

如杭州市、寧波市、溫州市等地,在這一天用小麥麵粉制各種各樣中小型物狀,用食油油炸後稱“巧果”,夜裡在院落內陳列設計巧果、蓮蓬、白藕、紅菱等。女生對月穿針,以祈禱織女能賜以巧技,若穿好的,就稱之為“得巧”。或是捕搜尋引擎蜘蛛一隻,放到盒中,第二天開盒如已織網稱之為得巧。(也有叫法為下午捕搜尋引擎蜘蛛)

而在紹興市鄉村,這一夜會出現很多美少女一個人悄悄躲在生長髮育得繁茂的'南瓜棚下,在夜深人靜之際如能聽見牛郎和織女相聚時的小祕密,這出嫁的美少女日後便能獲得這上千年不渝的感情。

為了更好地表述大家期待牛郎和織女能每天過上美滿幸福日常生活的心願,在浙江省金華市一帶,七月七日家家戶戶都需要殺一隻雞,意指這夜牛郎和織女相聚,如果沒有公雞報曉,她們便能不棄不離。

七夕節的由來以及其風俗
  

廣東習俗

廣州市的乞巧節別具特色。節日來臨以前,女孩們就事先備好用彩紙、通草、繩線等,做成各種各樣精巧的小玩藝,還將谷種和黑豆放進小盒裡自來水泡浸,使之出芽,待芽長到二寸多久時,用於祭神,稱之為“拜仙禾”和“祭神菜”。

從初六晚逐漸至初七晚,一連兩晚,女孩們穿上新衣服,戴上架飾品,一切都分配好後,便焚香點燭,對夜空叩首,稱之為“迎仙”,自三更至五更,要連拜七次。

拜仙以後,女孩們手持彩條衝著燈影使線越過針眼,如一口氣能穿七枚針眼者叫得巧,被稱作巧做,穿不上七個針眼的叫輸巧。七夕以後,女孩們將所製做的手工工藝品、小玩具相互之間贈予,以表友誼。

新中國的成立前,“七夕”是女性的盛大遊戲節日。聽說,七姐是天空的織布機能人。舊社會女性向七姐“乞巧節”,懇求她教給聰明能幹的技藝。

實際上,說白了“乞巧節”不過是“鬥巧”。在廣州市,不管窮富世家,女孩們都是會梳洗打扮,點上香火,“前期備辦諸多精巧玩品,並且用通草、彩色紙、白芝麻、小米粒等,做成各種各樣花果仕女圖器皿宮室等,極勾心鬥角之妙”(見《廣州歲時記》)。

七夕節的由來以及其風俗 第2張
  

福建習俗

在福建省,七夕節時要讓織女賞析、品味瓜果蔬菜,而求她庇佑明年瓜果蔬菜大豐收。貢品包含茶、酒、水果、五子(幹桂圓、大棗、榛子仁、花生仁、葵瓜子)、花束和女性畫妝用的蜂花粉及其一個上銅香爐。一般是齋戒沐浴後,大夥兒輪著在供桌前焚香拜祭,默禱願望。

美女們不但乞巧節,也有乞子、乞壽、乞美貌和乞感情的。然後,大夥兒一邊吃蘋果,喝茶閒聊,一邊玩乞巧節手機遊戲,乞巧節遊戲有二種:一種是“卜巧”,即用卜具問一下自己是巧是笨;另一種是賽巧,即誰穿針快,誰就得巧,慢的稱“輸巧”,“輸巧”者要將事前準備好的小禮品贈給得巧者。

有的地域還機構“七姐會”,各地區的“七姐會”集聚在宗鄉會所擺下各種各樣豔麗的供桌,遙祭牛郎和織女,“供桌”全是紙糊的,案上擺滿鮮花、新鮮水果、胭脂粉、紙質中小型花衣裳、鞋、日用具和刺繡圖案等,各色各樣。不一樣地域的“七姐會”便在供桌上狠下功夫,比高下,看誰的製做精緻。

現如今,這類主題活動已為人正直忘卻,僅有極個別的宗鄉會所仍在這一節日設供桌,祭拜牛郎和織女。供桌一般在七月初七就備妥,傍晚時分逐漸向織女乞巧節。

七夕節的由來以及其風俗2

七夕節的由來

1、婦女乞巧

七夕乞巧,這個節日起源於漢代,東晉葛洪的《西京雜記》有“漢綵女常以七月七日穿七孔針於開襟樓,人俱習之”的記載,這便是我們於古代文獻中所見到的最早的關於乞巧的記載。

2、自然崇拜

“七夕”最早來源於人們對自然的崇拜。從歷史文獻上看,至少在三四千年前,隨著人們對天文的認識和紡織技術的產生,有關牽牛星織女星的記載就有了。人們對星星的崇拜遠不止是牽牛星和織女星,他們認為東西南北各有七顆代表方位的星星,合稱二十八宿,其中以北斗七星最亮,可供夜間辨別方向。

北斗七星的第一顆星叫魁星,又稱魁首。後來,有了科舉制度,中狀元叫“大魁天下士”,讀書人把七夕叫“魁星節”,又稱“晒書節”,保持了最早七夕來源於星宿崇拜的痕跡。

3、時間崇拜

“七夕”也來源古代人們對時間的崇拜。“七”與“期”同音,月和日均是“七”,給人以時間感。古代中國人把日、月與水、火、木、金、土五大行星合在一起叫“七曜”。

七數在民間表現在時間,上階段性,在計算時間時往往以“七七”為終局。舊北京在給亡人做道場時往往以做滿“七七”為完滿。以“七曜”計算的“星期”,在日語中尚有保留。“七”又與“吉”諧音,“七七”又有雙吉之意,是個吉利的日子。在臺灣,七月被稱為“喜中帶吉”月。因為喜字在草書中的形狀好似連寫的“七十七”,所以把七十七歲又稱“喜壽”。

4、數字崇拜

“七夕”又是一種數字崇拜現象,古代民間把正月正、三月三、五月五、七月七、九月九再加上預示成雙的二月二和三的.倍數六月六這“七重”均列為吉慶日。“七”又是算盤每列的珠數浪漫而又嚴謹,給人以神祕的美感。“七”與“妻”同音,於是七夕在很大程度上成了與女人相關的節日。

5、生殖崇拜

七七”是生命週期。《黃帝內經。素問。上古天真論》:“男不過盡八八,女不過盡七七,而天地之精氣皆竭矣。”它說男子以8歲一個週期,女子以7歲一個週期。女子7歲腎氣盛,換牙齒頭髮變長:二七天癸至,任脈通。天癸是腎精,任督二脈,以中醫說法,“為一身陰陽之海,五氣貞元”,也就是說,二七就來月經,可以生子。

三七腎氣平均,最後的牙齒長齊,發育完全成熟。四七筋骨堅,頭髮長極,身體盛壯,到了頂點。五七陽明脈衰,面容開始焦黃,頭髮開始掉。六七“三陽脈衰於上,面皆焦,發始白”。七七”任脈虛,太沖脈衰,天癸竭,地道不通,故形壞而無子也”,是一個生命週期結束。“七”這個數字又指西方,所以七七相遇,應該是結束中的誕生。

《周易復卦》:“反覆其道,七日來複,天行也。“孔穎達疏:“天之陽氣絕滅之後,不過七日陽氣復生,此乃天之自然之理,故曰天行。“來複”是去而復來,也就是重生,輪迴迴圈,所以七七四十九天魂魄散盡,又七七四十九天魂魄豐滿。

七夕節的由來以及其風俗 第3張
  

七夕節習俗

1、穿針乞巧

乞巧的方法多種多樣,我小時候也陪自己的姐姐和妹妹一起玩過乞巧活動,比如白天拿一盆水放在太陽晒,晒出一層白皮,端進來讓女孩子在裡面放針,看大家誰擺的針最好看,誰就是巧女。如果沒有擺好,你就乞得了“笨”,就是拙女,所以女孩子很注重這種乞巧活動。

還有一種就是用線去穿七孔針,一根線穿過去,難度是有的,就看你的手指是不是巧,是不是經常繡花,既要眼睛,又要手不顫抖。還有九尾針,如果穿過去你就是最心靈手巧的姑娘。光針就有各種各樣的乞巧形式。

2、種生

特別注重乞巧的還有女孩子種生乞巧。就是用一個紙板或者木板弄上一寸厚的土,七月七年級這一天就要栽上綠豆、小豆。種生乞巧,就是人與自然的和諧,不僅僅會穿針引線,會做活,而且農活一樣能做,是生活當中必備的,也是人生活的一種本領。

3、牛郎會織女

七月被稱之為“藍月”,七月的夜晚被稱之為藍夜,這天的習俗就是牛郎會織女,小的時候我也陪我的姐姐或者妹妹在黃瓜架下或者葡萄藤架子下偷聽牛郎織女的悄悄話,誰都說聽到了。為什麼?因為晚風習習,樹葉的響聲就理解為他們的情話。

4、男生乞文,女生乞巧

有一種乞巧的方式,越下雨天越黑,就去逮蜘蛛,放在小盒子,隔一段時間看蛛網結得怎樣。女孩子就是乞巧,男孩子就是乞文,現在也有人玩。

還有一種下雨了,有云彩了,就觀雲乞巧,這一般都是登高,上山坡上去,看一看這些雲彩像什麼。如果仔細望天空,有的雲彩像動物,有的像植物,有的像寶物,有的像飾物,誰看到什麼就得到了巧。如果看一片黑壓壓的,馬上就要下雨了,那就是風調雨順,寓意著五穀豐登。下雨接水,用這種水洗臉、洗澡等等,可以明目、爽身。

七夕節的由來以及其風俗3

在大部分人的眼中,七夕節已經等同於情人節了,再加上牛郎織女的愛情故事,所以這天情侶們都會一起度過這個浪漫的節日。可是在中國傳統文化中,七夕節並不是情人節,所以今天小編再次給大家介紹一些中國傳統的節日七夕,在這天有什麼樣的習俗?

在古代,人們對七夕的'重視程度遠勝於今天。無論皇宮還是民間,乞巧活動都非常隆重,不同地區也各有趣味,有些民俗流傳至今。

七夕晚上,女性會手拿絲線,對著月光穿針,看誰先穿過就是得巧。另一種丟針卜巧的方法,是在七夕的中午,放一盆水在太陽下曝晒,過了一段時間後,空間中的塵土就會在水面上結成一層薄膜。

這時把針丟在水裡,有了薄膜的支撐,針會浮在水面上,再看看水中所呈現的針影,如果成為雲彩、花朵、鳥獸之形,就是得巧。反之,若呈現細如線、粗如槌的影子,就是未能得巧。

古時女子多有祭拜月亮的習俗,在傳統文化裡,月亮始終是女子的祥瑞。她們常常對月祈願或傾訴心事。古來自有女子拜月的傳統,尤其是七夕、中秋。貂蟬祭月的傳說大約是最動人的畫面了。

七夕節的由來以及其風俗 第4張
  

七夕節的夜晚,少女、少婦們還會“拜織女”,她們把自己的親朋好友聚集起來,一起祭拜織女。人們在月光下襬上桌子,擺上供品,少女、少婦們齋戒一天,沐浴完畢,大家一起到案前焚香禮拜,祈求心靈手巧和好姻緣。

拜完織女之後,就會有很多少女偷偷躲到葡萄架下或者瓜棚下,靜靜地聽牛郎織女說悄悄話,如果哪位少女能夠聽到牛郎織女的悄悄話,那她將來就會贏得忠貞不渝的純真愛情。

七夕節這天,還有“種生”之說,就連是將一些綠豆、小豆、小麥等糧食種浸於碗或小盆之中,幾天後待其長一寸來長的綠芽後,再以紅色與藍色的絲繩,將它們紮成一束,又名“五生盆”或“生花盆”,以示吉祥興旺。

總而言之,不管是古代的乞巧節還是現如今的情人節,都代表著人們對於七夕節的重視,所以和愛的人一起度過這個浪漫而又甜蜜的日子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