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教育理念

來源:時髦站 3.12W

自然教育,是讓體驗者在生態自然體系下,在勞動中接受教育。

自然教育理念1

自然教育起源

自然教育,因尚未形成明確的學科和專業體系,並沒有任何清晰、系統的資料、文獻可以證明其理論和方法的歷史淵源。但是,我們可以從很多相關理論方法體系中找到自然教育緣起的痕跡。

它們雖然在發展中並沒有最終匯入到自然教育這一概念和行業形態的具體形成,但從理論內涵和實踐方法上,都對今日自然教育的形成和發展有一定的啟示作用和借鑑價值

自然主義教育是西方教育發展史上的一個重要理論,代表人物包括誇美紐斯、盧梭、裴斯泰洛齊、赫爾巴特、第斯多惠、福祿培爾、杜威、蒙臺梭利等。

其中盧梭對後世教育理念的影響最為深遠,他在《愛彌兒》中提出教育的目的在於使人成為自然人,並號召兒童教育迴歸自然、認識自然、感受自然。中國古代先哲認為一切源於自然,自然是萬有之源。“自然”一詞最早始於老子,莊子沿用,後經王充、王弼之發展,到郭象鼎盛,一直延續至今。無論是西方還是東方,智者先賢都強調教育應遵循“自然之道”。

西方更側重以人作為主體,順應人的自然天性;而東方更秉持將自然作為主體,從自然的規則中領悟經世致用的方法。這些樸素的自然主義教育觀念,強調了教育的“人性化”本源和道法自然的客觀路徑,在今天的自然教育中依然是很重要的基本原則和行業特點。

博物學教育為當代自然教育的興起奠定了重要的科學和社會基礎。博物學是建立在人類對自然好奇的基礎上,主動去探究自然、認識自然、理解自然而形成的學科。

它對當下自然教育行業發展的影響不同於自然主義教育的理念,並不過多強調自然抽象的概念、意義和價值,而更多專注於用科學的'方法去認識和理解自然,也因此為今天的自然教育發展提供了非常重要的科學基礎,是自然教育之所以能稱其為“教育”非常重要的理論和方法基礎。

環境教育以其強烈的解決現實環境問題為導向的學科特點,為當下自然教育的發展注入了重要的價值導向和方法引領。環境教育具有鮮明的行動和問題導向,並強調從價值觀層面對人的深層影響。

對豐富和完善當下自然教育行業的內涵和形式起到了重要作用,使得更多從業者能夠在感性的情感角度、理性的科學角度之外進一步去思考和踐行自然教育如何通過社會化和公眾參與的路徑真正為自然環境的保護、改善及未來的持續發展做些什麼。

自然主義教育、博物學和環境教育分別從基本原則、形式和方法,以及價值導向和路徑引領上為當下自然教育行業的發展奠定了基礎,併發揮了積極的推動作用。這也為我們進一步梳理和總結自然教育的概念與內涵提供了啟發。

國小員們在作自然筆記

自然教育理念
  

自然教育概念辨析

要理解什麼是自然教育,首先必須理解“自然”二字的含義。古今中外,不同學者對自然教育中“自然”的含義有諸多不同解讀。

如亞里士多德認為自然是“運動和變化的本原”,高爾吉亞主張自然是“自然界中的自然物及其秩序”,海德格爾將“自然”定義為“生長、湧現,帶著一種強烈的生命力”。

西方自然主義教育家大體上將“自然”看作是人的天性。就目前自然教育實踐中的“自然”而言,主要包含2層含義:一是自然的客觀屬性,即自然生態系統或自然界(外在自然);二是自然的主觀屬性,即人的天性以及人對萬事萬物的理解和行為(內在自然)。

通過深入挖掘自然教育的起源和深化對“自然”含義的分析可以發現,自然教育的興起和發展與我們對人與自然關係的重新認識有著極大關係。

然而,對“自然教育”的概念,目前尚未有統一的界定。我們從目前對自然教育的廣泛討論中可以發現,自然教育具有以下特徵:注重自然體驗,即自然教育不是坐而論道,不是課堂搬家,一定要走出戶外、走進自然,親自體驗、親身感受;

強調向自然學習,汲取自然智慧,教育的方式是引導的、啟發的、生成性的,不是灌輸的、設計的、替代性的;開展自然教育旨在改善人與自然關係,激發尊重自然並保護自然的價值理念和行為方式。

自然教育理念2

1、根據自然教育理念,提倡孩子自我學習,作為家長、教師只是學習主體(孩子)的觀察者和交流者、學習環境的創造者、學習條件的提供者、學習樣板的樹立者,順因孩子生理和意識發展的自然規律,展現多方位的社會狀態和自然風貌,開展多觸角的藝術薰陶、科技陶冶和社交習得活動,順勢利導引領孩子進入符合孩子發展需要的專業領域,在祥和、寬鬆、愉悅的狀態下自然成長,造就一個身心健康、人格健全的自由人。

2、 自然教育的主要思想是:對少年兒童的教育應當是自然的、和諧的;少年兒童的學習應當是自由的、自主的;少年兒童的發展應當是全面的、均衡的。

3、 自然、和諧的教育是指教育者(學校、家庭、社會等)為青少年創造一個極為寬鬆的教育環境,讓青少年幾近於感覺不到教育活動的存在,在一種接近於“零”壓力的狀態下接受教育,通俗地說就是不留痕跡的教育。

4、自由、自主的學習是指青少年在教育者所營造的寬鬆環境中接受教育者的指導,在非強制狀態下主動地、積極地從事學習活動。

自然教育理念 第2張
  

5、全面的、均衡的發展是指青少年通過接受自然的、和諧的教育和自由的、自主的學習,實現整體素質的全面提高。

6、 在自然教育中,教育環境、教育者和受教育者組成一個統一的.、和諧的、富有生氣的有機整體。

7、自然教育的根本目的在於充分調動青少年自身的積極性、創造性,充分發揮青少年的潛能,使孩子既有一個值得終生回憶的美好的童年,又可以成為一個人格健全、思維活躍、身體健康的有用之才。

8、教育者的責任在於發現孩子的特長和興趣並加以引導、強化和固化,儘量為孩子創造一個身體和思想能夠充分自由發展的空間,而不是自以為是地按照成人的觀念去強制孩子、壓迫孩子。

9、自然教育的思想是我在對兩個女兒的培養過程中逐步形成的。

10、在她們成長的每一步,我都呼叫我的全部知識,根據孩子的具體情況,採取儘可能合理的、科學的、符合孩子天性的教育方式,給孩子以最大的發展空間,充分調動了孩子自身的主動性。

11、在孩子上高中之前,我對她們的考試成績毫不在意,而是著眼於她們的全面均衡發展和積聚發展的潛力。

12、我經常帶孩子到大自然中,使她們置身於山川自然之中,與花草魚蟲為伴,通過感悟自然、熱愛自然而學會了熱愛生活。

自然教育理念3

01 自然生長的前提是尊重規律

老子在《道德經》第二十五章說到: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說得簡單點,道就是自然而然。說得具體些,人的成長之道,必須自然而然,也就是必須尊重規律和遵循規律。

所以說,當下有些幼兒園搞國小化、搞超前教育,在兒童本該發展能力的階段,卻大量灌輸知識,就是違規,違背了自然而然的生命發展程序。

還有,本該舒緩一些的國小,被小升中弄出來的那些“奧數”等,也屬於違背自然而然;包括中大學聯考以應試行為替代了教育本質的做法,更有問題。

特別是,這些年來在我們為了分數,忘記了學生是學習的主體,培養了許多高分低能、不會學習、甚至不愛學習的學生,這種違規做法後患無窮。

02 自然生長的品質是主動發展

為什麼不說是“自然成長”呢?因為,成長和生長的概念確有差別,前者說包含了內外因素的共同作用,後者主要強調的是,人在發展中的內因作用。抑或,生長更突顯的是生命的動態感,以及人在發展過程中的主動性。

如果形象一點說,成長可以是連拉帶拽,被環境和人逼迫著發展;但是,生長一定是主動而不是被動。如此,以教育的意義上談自然生長,很真,很美。

尤其是讓學習迴歸到主動,讓學生在學校學會自學,這才是真教育、好教育。

03 自然生長於教育是放手而不放任

正如蒙氏教育思想中提出的“在規則下的自由”,對兒童放手了,但一定有邊界,有規則,這是教育的意義。不然的話,放任自流,隨意亂來,還要教育幹啥?!

關鍵要認識到的是,放任之下,放出來的'是什麼?有可能是為所欲為,是不要規則。所以,在建構兒童主動發展的時候,我們用教育去規範兒童的行為,引導兒童的發展,是保障兒童在自然生長的前提下健康發展。

當然,這裡也有個度的問題,是如何做到既不放任也不束縛。至於如何能做到這點,這是在教育實踐中去體悟才能把控好尺度的問題。

自然教育理念 第3張
  

04 自然生長的關鍵取決於環境

如果從“自然生長”的字面說去,我們應該領悟到,主導兒童發展的是內驅力,是自然規律。那麼,除此之外還有什麼因素能決定和作用於兒童的“生長”呢?

這一問題很簡單,有如一顆優良種子,能否長成大樹,必須有好的土壤,以及充足的陽光和水分,當然,還有園丁。這些都是自然生長離不開的環境,尤其是陪伴和引導兒童健康發展的家長和老師,是自然生長的主要保障。否則,沒有優秀的環境,就可能會出現自由瘋長。

最後說,理清本題的關鍵是,首先要弄明白“自然”和“自由”的區別。我理解的是,自然本身就是最高級別的規律,一切事物的發展都在其中,包括兒童成長,更是如此;自由這個概念就很難說清楚了,因為,在規律之外的自由,本身都不屬於真正的自由,是逆規律的胡來。所以,自然生長這個教育理念,屬於大理念,涵蓋了方方面面的教育問題,包括教育哲學也在其中。

總之,如在教育實踐中沒有把自然生長理解到位,沒有落實到行動中,那就很可能淪落為一句很漂亮的口號,甚至被誤解為自由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