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要忽視孩子的心理問題

來源:時髦站 9.08K

八成兒童青少年疾患未被識

不要忽視孩子的心理問題

1月1日是世界精神衞生日。根據中國部分調查結果推測:目前至少有一億人患有各種精神障礙疾病。而北京15歲以上有正式户籍的人口中,有6萬人曾經或正在患有抑鬱障礙,有3萬人正在經受抑鬱障礙的困擾。但目前我國人羣對抑鬱症知曉率很低,而得到及時有效治療的只佔患病人羣的1%左右,其中兒童青少年疾病的識別率只有1/5。家長們往往願意在孩子的教育學習、物質生活上慷慨解囊,但對孩子的問題卻漠不關心。北京市兒童少年衞生中心專家鄭毅呼籲,家長們在重視孩子的物質撫養外,更要重視孩子的撫養。

不愛學習的孩子往往都有問題

“任何成人精神疾病都能看到兒時的影子。”專家鄭毅介紹説,令人遺憾的是,8%的兒童青少年的疾患未被大家關注,很多家長看到孩子不愛學習,就給他報更多的學習班,請更多的家庭教師,其實,這樣的孩子不愛學習的根本原因在於他有疾患,但是家長未能及時識別。青少年精神衞生問題嚴重、抑鬱症高發是不正常教育模式的必然結果。家長往往忽視了敏感期教育,以為孩子小,懂社會規範是大人的事情。這就導致孩子不懂規矩,以自己為中心,承受能力差。這樣的孩子長大以後,如果遇到困難很可能出現極端反應,或者遇事退縮,甚至出現攻擊性行為。

問題兒童容易採取極端行為

22年兩少年在北京市海淀區藍極速網吧報復縱火事件,25年轟動全國的雲南男孩扒飛機出走事件仍令人們記憶猶新。孩子們的極端行為都令人十分震驚:前者是兩名不到15歲的少年因為跟網吧老闆有矛盾,就放火燒網吧,同時也葬送了正在上網的9個人的性命。後者同樣是兩名14歲的雲南少年,為了離家出走,竟然去扒飛機,一死一倖存,並險些釀成墜機大禍。鄭教授分析,導致孩子們採取極端行為的最根本原因就是問題。“像扒飛機的男孩,已經是第三次離家出走了,也沒能引起家長的重視。”鄭教授説,“許多家長以為只有瘋子才是精神病患者,但他們不知道,孩子的物質濫用、厭學逃學、網絡成癮、品行異常等令人頭痛的現象都是疾患在作怪,如得不到家長的及時關注,很有可能會導致嚴重的社會問題。”

兒童抑鬱症表現和成年人不同

專家介紹,成人抑鬱症臨牀表現為:情緒低落、心情壓抑、鬱悶或沮喪、多疑、心煩、焦慮、自卑、怕見人、整日愁眉苦臉、易於哭泣、言語減少、思維遲緩,常伴有睡眠障礙、記憶力減退。而兒童抑鬱症一般有兩種表達形式:外向型症狀和內向型症狀。前者是以扔東西、發脾氣、煩躁不安等為主的“不安定狀態”,讓人難以和“抑鬱”聯繫在一起;而後者則不愛與人交流、獨自發呆。如果家長眼睛光盯着孩子的學習成績,不重視孩子的變化,那麼當孩子遇到不順心的事情時就很容易採取過激行為,比如離家出走、殺人、等。

但遺憾的是,我國兒童精神疾病專科醫生卻很少。據鄭教授介紹,在發達國家中,兒童精神衞生專家和成人精神衞生專家的比例是1:4,而在我國,全國有2萬名精神科醫生,其中兒科專家只有1人。

家長應多陪孩子聊天、遊戲

“即使有些家長覺察到孩子精神方面出了問題,也只是到綜合醫院求助於醫生,而忌諱到精神專科醫院,從而常常延誤病情,甚至招致了更為嚴重的後果。”鄭毅表示,檢測是否健康並不難,就像不同年齡段都有一個大致的身體指標一樣,健康也有。家長只需要做幾個題,對照一下孩子的情況即可。希望家長能多普及科學的兒童健康知識,根據孩子的發展特點,進行早期干預,重視關鍵期的教育,正確引導孩子。如果父母與孩子長期缺乏精神上的溝通,孩子便有可能陷入網癮、厭學、人際交往不暢等“泥沼”,比如治療網癮最根本、最長久的方法就是要父母多陪陪孩子,多和子女一起聊天、旅遊、運動。孩子的生活充實了,也不會那麼想上網了。

專家還介紹,和孩子順利溝通有三個小訣竅:一是給孩子以平等感,例如説話時儘量保持和孩子一樣的高度,家裏定期召開有子女參與的“家庭會議”,討論與家庭成員相關的話題;二是針對孩子的身心特點來確定目標,決不能只要學習不講玩耍;三、切忌將“不聽話”、“不愛學習”、“不做家務”等“不”字用語常掛嘴邊。